English |  

57期:抗生素的“弱化”与中兽药的“接班”

栏目:课堂 发布时间:2014-12-26
养禽抗生素残留超一事,一直以来都在引发社会公众对畜禽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讨论。

抗生素的“弱化”与中兽药的“接班”
   

养禽抗生素残留超一事,一直以来都在引发社会公众对畜禽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讨论。

问题是,社会公众强烈关注的食源性动物不用药,这能做到吗?

一, 能不能不用药?

我国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家禽养殖存栏量,又是世界上禽病多发高发的国家,养殖布局、饲养密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巨大;在我国,目前确认已知的禽病有8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渐趋增多加重病超过35种;老病一个未除还渐趋顽固(或者渐趋温和化之后又呈周期性反强。如,去年的产蛋鸡的生殖型传支和雏鸡青年鸡滑液囊支原体等),新病不断添加还混感交叉(如去年的安卡拉病和今年的肉鸭大舌病)。即便是标准化鸡舍管理,由于养殖大环境、疫病流行、局部饲养密度、管理经验、设备使用和人为因素的关系,也是禽病叠出。

从病原上讲,由于免疫与长期用药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在选择逃逸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趋弱反而趋强和致病力(毒力)多样化。病原微生物变异加快。据业内专家(崔治中)指出:我国是高度免疫的国家,实现全部免疫后,强大的免疫选择压会促使病毒变异。变异是普遍规律,是常规的自然现象。中国病毒的变异速度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而无论进口还是国产疫苗目前都不能全方位的成为抗击发病的中流砥柱。就我国目前的实况论,养殖不用药,疾病势必失控。

问题是,养殖业的防控疾病用什么药?抗生素不行,谁行?

二、抗生素的应用势必弱化

回顾养殖业的高速成长历程,我们得承认,多年来,养殖业没有被疾病所击垮,很大程度上是靠抗生素来支撑的。这种支持的代价就是抗生素的滥用和对生态环境及养殖业自身毁坏。例如,氧氟沙星、烟酸诺氟沙星、烟酸洛美沙星等抗生素,按规定,猪用的停药期是28天,肉鸡是5——10天,蛋鸡禁用。可事实上,许多养殖场不能严格控制用量和时间及禁忌范围。由于代谢、药残时间长,又加上畜禽疾病越来越难防难治,只得加大用量和延长用期;由此,污染环境,食源产品药残,病原耐药、变异,动物药源性肝肿肾肿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日益严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在所难免。养殖要靠药来养,反映了饮鸩止渴般的无奈。养殖不用抗生素,疾病泛滥;用抗生素,后续结果更难以控制,这是两难的困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以2013年为例,我国使用抗生素16.2万吨,其中,兽用52%,人用48%。每年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入水土环境。珠江流域、京津冀海河流域是全国抗生素排放强度最大区域。长三角地区因水流量大污染排名第三。广东、浙江、江苏抗生素污染严重。东部抗生素排放强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抗生素来源,据广东、广西、湖南的检测显示,猪粪中检出的抗生素浓度最高的是四环素,5.6毫克/公斤,鸡粪中检出的多种抗生素浓度最高6.11毫克/公斤。

俗话说,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要出现拐点或转折,随着国际国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呼声的日益高涨,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进程,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非抗生素替代产品的增多,抗生素之于养殖业,正逐渐走出了其应用高涨的历程,今后,抗生素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渐渐的,要弱化了。

据悉,农业部将根据〖全国兽用抗菌药及禁用兽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严格、系统开展禁用兽药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改变适应症、扩大使用范围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兽用抗生素风险评估,及时淘汰存在风险的品种,推进兽药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程追溯管理建设和运行。

又据农业部发布的禁令规定,禁用4种抗生素(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在食用动物养殖中使用。依据是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制剂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据药监所的不完全统计,禁令实施后,全国将有数百家企业的5000多个兽药批准文号将被取消。有业内专家指出,今后若干年,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很可能也被禁用于食用动物。

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数百家药企的5000多个具有正式批号的产品陆续“退休”,且不说药企该怎样生存,只就养殖场的生存而言,防治病用药一下子少了那么多选项,恐怕是要有一番适者生存的竞争的。

三、谁是抗病接班人?

抗生素陆续弱化后,谁是防治病的合适“接班人”?有人说是“集体接班”,比如,培育更优良的畜禽抗病新品种,细化饲养管理,更高端的养殖硬件,精化饲料营养,强化接种免疫,优化用药组合等等。在优化用药组合这一栏,除了现在尚未禁控的抗生素外,中兽药、非疫苗类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是四个主项。依笔者的观点,中兽药在优化组合中是最有资格胜出的。因为中兽药具有其他几个主项不能一体兼备的综合作用与功效。比如,抗菌抗病毒的直接抑杀作用,对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消炎、修复、平衡、调理作用,促进免疫系统强健和促进抗体生成作用;又比如,无药残、无对动物机体的毒副作用、无需制定停药期、无环境污染、无病原耐药性的快速产生和催生病原变异。

例如,杨树花。药理研究证明:杨树花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化湿止痢、健脾养胃。还可以直接抑杀病原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畜禽发病期间的各种应激。临床用杨树花或其制剂对家禽的细菌性痢有显著疗效、如可治愈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鸭巴氏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和因病毒继发的家禽消化道感染;迅速消除不明病因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夏季还可提高鸡的抗热应激能力,可作为病毒性疾病及球虫病的辅助治疗药。

又如白头翁。白头翁的主要成分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是湿热泄泻,下痢脓血。还有板青颗粒。板青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抗病毒抗菌的作用。麻杏石甘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是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板蓝根、大青叶。功效是化痰止咳平喘,具有很强的抗呼吸道病毒细菌作用。双黄连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是金银花、连翘、黄芩。功效是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玉屏风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是黄芪、防风、白术、党参、神曲。功效是增强免疫,解除免疫抑制。

这些药物的做为主药单用抑或是联合配套使用,都是逐渐的从根本上调理机体阴阳、虚实、表里、寒热、邪正使之达到相应的平衡,抵御和驱逐外邪的侵入,保持机体的稳固运行。而预防性投药则是提早对机体的平衡或是及早干预机体的不平衡。因为,阴阳的失调和邪正的消长总是在机体症状表现明显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兽药并不如抗生素般局部的、单一的直指病灶靶目标,起到短时间见效的作用,而是在直接抑杀病原的同时兼备整体调理、强健、复壮的功效。

在陆续取消了诸多抗生素选项的时代(即后抗生素时代),养殖业自然地不会坐以待毙,人们的理念、潜意识、措施实践会从禽病治重于防,治首选抗生素,治以直接短期疗效为准的固有惯性思维框架中挣脱出来,优选优先中兽药是势所必然。

四、理性看待适应过程

中兽药的防治病“接班”要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中兽药的认知、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养殖业的抗生素在国家强令政策的挤压下节节败退,而中兽药等只是借此东风,有点不战而胜的味道。东风借过,还要看自身是否能够胜任愉快。例如,为什么有不在少数的养殖场仍然或明或暗的使用违禁抗生素?还不是为了及时控制住病情!这就要求我们积累养殖无抗新局面下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时推出能够不亚于抗生素功效中兽药新产品;通过课题研发与临床应用,提炼出更加符合养殖新需求的用药实施方案等。笔者以为,由于注射给药不方便,散粉剂不能用于肉鸡颗粒料拌喂,饮水剂是研发的重头,饮水剂规格、包装材质、方便操作、浓度、兑水量、最佳饮用时段、成本(每1ml相当于原生药1g的成本核算)、保质防腐期、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协同与禁忌、应用的短期多次抑或长期少次等都需要探索改进。由于不能像抗生素那样进行药敏试验和含量标准检测,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冠名的产品的功效作用的鉴定确认也是有待药监部门实施完善的。

接踵而来的问题还有,目前,禽用方剂中药在临床实践中不乏不很高明的翻版、改版。就临床防治功效论,中兽药方剂应该是经得起疗效检验,有严格的选材、炮制工艺优良、成品标准完善的,同时又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这需要交流、总结、提炼、试验,这是少数有实力企业(如保定冀中药业)所能完成的。对于不在少数的企业,由于实力、标准不高不够,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当然,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有一个过程,养殖业发展这么多年,兽药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总是在成堆的问题中一步步前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我们业内同仁保持清醒,既看到问题,又敢于直面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好的,更好的的中兽药产品一定会在困难、挫折、挑战中探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