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只有提高效率才有竞争力,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变革也能成为新兴产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2月27日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在这个巨大变革的时代,传统产业必须要跟上、不能落后。
新希望是典型的农牧企业,农业食品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但刘永好在这次沟通会上所讲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没离开“科技”,频频提及Deepseek、大模型、AI、机器人。他强调,农业科技化发展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要做得多快、多深。他透露,目前新希望的一些业务已经接入Deepseek,同时还探索机器人在养殖等传统产业场景中的应用。
对于时下流行的大模型,刘永好表示,“作为农业企业,我们不太可能去做大模型,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大模型是干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进而考虑怎么跟我们的产业结合。”他举例说,现在猪周期波动很大,对于养殖户收益和市场供应都影响很大,怎样预测好这个周期就可以探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做。目前新希望已经积极参与到猪周期预测大模型的体系建设之中。他表示,新希望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了40多年的丰富经验,具有自己的优势。新希望作为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这么多年的数据就很有价值。另外新希望自身也有很多养殖企业,将市场行情的波动、期货的波动、政府的数据、历史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在大模型的支持下,就能更好的进行猪周期的预测,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的贡献也会很大。
刘永好对生物科技也非常关注,将其称为农牧食品行业最重要的科技。他介绍,新希望还将生物科技更多应用于鸡、牛、鱼的育种上。新希望正在跟大学机构推动包括白猪、瘦肉型猪的育种研究,目前已经接近国际水准,最终目标是实现进口替代。他举例说,四川的猪肉口感好、味道香,消费者都比较喜欢,但是这种猪长得慢、成本高,新希望就希望通过科技育种,在保留肉质口感的同时让猪能长得更快些,满足市场的需求。去年新希望已经养殖了15万头这样的“川香猪”,特别好吃、好养,而且瘦肉率高。此外,新希望集团和中国农科院共同研发的“北京鸭”品种,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此外,在新希望旗下的乳业板块,就通过生物科技研发出一些新的发酵菌种,使其产品更有特色。其中一些菌种随航天员上天,经过辐射、失重等一系列变异后,从中筛选出一些有益菌种保留下来制成新的品种。
刘永好指出,人工智能与科技叠加,对于新希望这样的农业企业是非常关键。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对于提升企业效率、规范生产范式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整个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他举例说,去年整个乳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但新希望乳业实现了利润增长,在整个行业中都是比较少见的。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乳业狠抓科技投入,不断实现创新。比方新乳业打造的“24小时鲜奶”,其实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原奶从牛身上产出,经过运送、工厂加工、包装,再配送到商店,整个过程24小时是非常难的。但新乳业通过科技化、智能化的营销管理,坚持做到了“24小时鲜奶”,不仅保证了口感好、营养好,而且企业毛利也更高了,实现了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刘永好还透露,新希望目前对生物科技已经有不少投入,包括成立生物科技产业基金对外进行创业公司的孵化,还成立了好几个机器人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如果涉及图文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来源: 北青网